在水泥行業看來,往前走一步,將是海闊天空。而這一步既有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的壓力,也有追逐新利潤增長點的沖動。
在近日落幕的2011第三屆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產業高峰論壇上,傳遞出的一個重要信號是,水泥行業要高調介入混凝土產業。
其實,行業龍頭企業早有動作,2010年全國水泥熟料企業前10強中的海螺水泥(600585,股吧)、冀東水泥(000401,股吧)、華潤水泥、華新水泥(600801,股吧)已率先搶入混凝土領域;水泥20強企業中的亞泰集團(600881,股吧)也快速開始了從水泥向混凝土的產業延伸。
“向混凝土和砂石骨料拓展,已成水泥行業新的增長方式之一。”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但全國水泥熟料“五強”企業之一的冀東水泥去年底宣布剝離混凝土業務的舉動耐人尋味,至今仍令行業記憶猶新。
國泰君安水泥業分析師韓其成指出,“水泥企業進行產業鏈拓展應該是一個長期趨勢,但短期內肯定會有不少困難。”
延伸產業鏈
“渤海水泥目前在建有5個混凝土攪拌站,并在一個礦山做破粹系統,開發砂石骨料。”遼寧渤海水泥總經理劉鐵軍此番表態顯得信心滿滿。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他的態度代表了目前水泥行業的態勢。江西水泥(000789,股吧)目前決定在江西贛州市興國縣建設一個商品混凝土攪拌站項目,年產商品混凝土為50萬立方米。今年1月6日,北京金隅股份(601992,股吧)有限公司宣布,以2449萬元收購河北省石家莊混凝土公司旭成建材80%股權,同時向其增資2400萬元,令旭成建材的混凝土年產能提升至60萬立方米。未來計劃將產能提升至100萬立方米。
一夜間,眾多水泥企業涌入了混凝土產業。
其實,水泥企業的全產業鏈投資沖動來自行業“內憂外患”的壓力。自2009年以來,水泥產業就被列為產能過剩行業,屢次被國家監管部門“點名批評”。
“在這樣的背景下,水泥企業需要尋找新的業務增長方式。”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在不同場合,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均呼吁:產業鏈的延伸是“十二五”期間水泥行業發展的重點,企業要從單純經營水泥產品向經營完整的產業鏈轉變。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相關領導也表示:“國家是鼓勵水泥企業大力發展商品混凝土,發展終端產品,逐步實現水泥制品部件化。”
階段性困境
“雖然手中握有水泥熟料這一混凝土原材料的生產,但水泥企業要想開展好混凝土業務,絕非易事。”上述業內人士提醒道,水泥企業進入下游產業,主要的問題在于經驗。
冀東水泥剝離混凝土業務的舉動印證了她的說法。
去年12月7日,冀東水泥與唐山冀東水泥混凝土投資公司發展有限公司簽訂《股權轉讓框架協議》,擬將其持有的唐山盾石混凝土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湖南盾石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95%的股權、吉林冀東水泥城建混凝土有限公司51.02%的股權及陜西冀東水泥混凝土有限公司95%的股權轉讓給混凝土投資公司。
冀東水泥對此解釋是,混凝土行業技術水平很低,進入門檻不高,造成公司該部分業務盈利能力有限,因此將該部分業務剝離。資料顯示,冀東水泥轉手的四家混凝土公司盈利能力均不佳。
一家水泥企業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當前混凝土行業小企業眾多,產能過剩,市場競爭混亂。可謂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上述國泰君安的報告也指出,一體化的混凝土企業盈利要明顯好于單一企業,但盈利提升前提是行業規范。“上下游一體化的經營符合水泥業務與混凝土業務的雙重發展需求,水泥企業參與整合將使得整個行業再次進入高效發展期。”
耐人尋味的是,宣布剝離混凝土業務后僅3個月,3月16日,冀東水泥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已審議通過對唐山冀東水泥混凝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增加注冊資本的議案。
分析人士認為,“剝離旗下混凝土、增資投資公司的決定,或許表明冀東對混凝土發展策略的轉變,但肯定不是放棄。冀東對于發展混凝土的決心和計劃可以說是比以前更大。”
對于拓展下游產業的水泥企業而言,或許困難只是暫時的。